一份覆盖“脚本-镜头-转场”全流程的AI视频生成提示词大全

向AI提问,回复的结果跟想的差距较大?想要个“宇航员在火星”,就给一个呆板的人形飘在太空,没故事也没情节,这太常见了,原因呢:你跟它“说话”的方式对了?

本文不教你什么花里胡哨的武功,而是给你一套实打实的方法,从头到尾,把你的想法变成好看的视频。

一份覆盖“脚本-镜头-转场”全流程的AI视频生成提示词大全

先换个思路:别AI成许愿机

跟AI提问,得把自己设置成导演模式,它不是神灯,得告诉它片场在哪,演员是谁,灯光怎么打,要不然,它只能瞎猜。

有个好法子,就是把一个画面拆成四部分:
① 谁 (主角): 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胡子拉碴、满脸疲惫的老船长”
② 干嘛 (行为): 这就是故事的发动机,“老船长正拼命掌舵,想穿过一场风暴”
③ 在哪 (场景): 把环境说清楚,“在一艘快散架的木船甲板上,几层楼高的浪砸下来”
④ 何时 (光线): 气氛就靠这个了,“天快亮了,周围一片漆黑,只有船头一盏煤油灯在晃”。

另外,怎么让画面有“质感”?直接“借用”现成的风格。

  • 学电影导演: in the style of Wes Anderson (韦斯·安德森风格),画面就会变得对称,颜色也好看。或者 cinematic, style of Blade Runner 2049 (银翼杀手2049风格),立马就有科幻大片的感觉。
  • 学画家: oil painting in the style of Rembrandt (伦勃朗风格油画),光影对比会很强烈。
  • 学技术参数: shot on IMAX 70mm film (用IMAX胶片拍),画面细节会多到吓人。

还有个技巧,叫“负向提示词”,就是告诉AI你要什么,能帮你过滤掉一堆垃圾画面,比如在提示词最后加上 –no blurry, ugly, bad anatomy (不要模糊、丑、人体结构错误),成片率会高不少。

【脚本】一句话,讲个有头有脸的故事

视频没故事,就像人没魂。几秒钟的短片也得有戏。

你可以试试这个句式,把故事骨架搭起来:
[一个啥样的角色] 在 [一个啥样的场景],为了 [一个啥目的],做了 [一件啥事],结果 [碰到了啥麻烦]。

套用一下:
一个刚被炒鱿鱼的程序员,在深夜的网吧里,想黑进前公司的系统删掉自己的“黑料”,结果意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

这么一句话,画面感和冲突就全有了。

设计场景和角色也一样,说细节:

  • 场景: 别说“一个森林”,要说“一个长满了发光蘑菇和扭曲树木的魔法森林”。
  • 角色: 别说“一个女孩”,要说“一个穿着旧皮夹克、头发染成粉色、眼神很倔强的女孩”。

细节越多,AI给出来的东西就越靠谱。

【镜头】换个角度,让画面会说话

这部分是重头戏。学会用镜头的语言,你才能控制观众看什么、怎么看。

① 景别:决定观众离得多近

  • 大特写 (Extreme Close-up): 用来看细节和情绪。比如:Extreme close-up of a character’s eye, a single tear forms. (角色眼睛的大特写,一滴泪正在形成。)
  • 特写 (Close-up): 专门拍脸,看表情。比如:Close-up shot of a kid’s face, mouth open in awe. (小孩脸的特写,惊讶地张着嘴。)
  • 中景 (Medium shot): 拍到人上半身,能看到动作和一点环境。比如:Medium shot of a chef tasting soup from a ladle. (厨师用勺子尝汤的中景。)
  • 全景 (Full shot): 完整拍下一个人,看清全身的动作。比如:Full shot of a ballerina doing a pirouette. (芭蕾舞演员做旋转动作的全景。)
  • 远景 (Wide shot): 人在画面里很小,主要看环境。比如:Wide shot of a lone hiker on a vast mountain range. (一个孤独的徒步者在广阔山脉中的远景。)

② 角度:决定观众的心理位置

  • 平视 (Eye-level shot): 最普通的视角,感觉客观、平等。
  • 仰拍 (Low-angle shot): 从下往上拍,显得人很高大、有力量。比如:Low-angle shot of a king sitting on his throne. (仰拍坐在王座上的国王。)
  • 俯拍 (High-angle shot): 从上往下拍,显得人很渺小、无助。比如:High-angle shot of a person lost in a crowd. (俯拍人群中一个迷路的人。)
  • 斜角 (Dutch angle): 故意把画面拍歪,感觉不安、疯狂。

③ 运镜:让画面动起来

  • 摇镜 (Pan): 镜头左右转。比如:Slow pan across a messy detective’s office, ending on a crucial clue on the desk. (镜头缓慢扫过一间凌乱的侦探办公室,最后停在桌上的关键线索上。)
  • 推拉 (Dolly shot): 镜头朝人靠近或远离。比如:Dolly in on the character’s face as they realize the truth. (当角色意识到真相时,镜头向他脸上推近。)
  • 手持 (Handheld shot): 画面会晃,感觉真实、紧张。比如:Handheld shaky cam following someone running through a dark forest. (手持摇晃镜头,跟拍一个在黑森林里奔跑的人。)
  • 无人机 (Drone shot): 从天上看,拍大场面。比如:Epic drone shot flying over a waterfall. (无人机飞越瀑布的史诗级镜头。)

【转场】让两个镜头接得自然

AI现在还不能在一个提示词里搞定转场。但我们可以生成两个“天生一对”的片段,方便后期剪辑。

① 匹配剪辑 (Match Cut): 找两个画面里形状、动作或颜色相似的东西来切换。

  • 第一步,生成A片段: Top-down view of a spinning vinyl record on a turntable. (俯视,一个正在转的黑胶唱片。)
  • 第二步,生成B片段: A shot of a rotating spiral galaxy, visually matching the spinning record. (一个旋转的螺旋星系,画面感觉要和唱片对得上。)

把这两个片段剪在一起,效果会很好。

② 遮挡转场 (Obscured Transition): 用一个东西把镜头挡住,再切到下一个场景。

  • 怎么做: A character walks towards the camera, their body fills the entire screen for a second. As they walk past, the scene behind them has changed from a city to a beach. (一个人朝镜头走来,身体瞬间占满屏幕。等他走过去,背后的场景从城市变成了海滩。)

【实战】把所有东西组装起来

理论说完了,来点实际的。这里有个万能公式,你直接往里填词就行:
[风格和画质] + [故事和场景] + [主角和细节] + [镜头怎么拍] + [不想要啥]

举个例子,想做一个赛博朋克风格的追车戏:
[cinematic, style of Blade Runner, hyper-detailed] + [A high-speed chase on the wet, neon-lit streets of a futuristic city] + [a sleek black motorcycle, the rider wears a helmet with a glowing red visor] + [Dynamic low-angle tracking shot from the side of the motorcycle] + [–no blurry, cartoonish]

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 怎么让角色每张图都长一样?
    这事儿很难。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每次都用一模一样、而且是极其详细的描述。比如“一个左眼角有颗痣,戴着银色怀表的男人”。有些工具也开始出“锁定角色”的功能,可以多留意。
  • 画面动起来很假怎么办?
    描述动作的时候,加上形容词。别只说“跑”,可以说“筋疲力尽地跑 (running exhaustedly)”或者“轻松地慢跑 (jogging lightly)”。
  • 生成的视频太短了?
    把一个长故事,拆成一个个独立的镜头去生成。拍之前心里就要想好,第一个镜头要什么,第二个要什么,然后怎么把它们剪辑起来。这才是导演该干的活。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aikonw/666.html

(0)
七点互动的头像七点互动付费会员
上一篇 2025-09-16 20:01:00
下一篇 2025-09-16 20:10: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