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子里有个特棒的画面,想让AI给你做出来。结果,你把想法告诉AI,它吐出来的东西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事十有八九不是AI不行,是你没跟它“说对”。
跟AI沟通的这门语言,就是提示词(Prompt)。
它不是什么魔法咒语,就是一份写给AI的任务清单。AI是个工具,很听话,但没脑子,不会猜你的心思。你必须把任务清单写得清清楚楚,它才能干出漂亮的活。下面这个公式,就是教你怎么写一份合格的任务清单。

写提示词的万能公式
一个能打的提示词,基本都包含这六个部分。记住这个顺序,照着填空就行。
公式: [主体] + [干什么] + [在哪儿] + [怎么拍] + [啥风格] + [格式参数]
我们一部分一部分拆开讲。
1. 主体:画面里有谁?
这是画面的主角。描述主体的时候,别小气,多给点细节。
- 你这样写: a cat (一只猫)
- AI会随便给你一只猫,可能是橘猫,也可能是黑猫,完全随机。
- 高手这样写: A grumpy Persian cat with long white fur, sitting on a velvet cushion. (一只不开心的波斯猫,长长的白毛,坐在一个天鹅绒垫子上。)
- 你看,品种、毛色、情绪、在哪儿,都交代了。AI拿到这个,就知道要画什么,画面一下就具体了。
2. 干什么:主体在做什么?
视频是动的,所以主角必须有动作。动作描述要干脆。
- 别这样写: The cat is doing something. (猫在干点啥)
- 这种废话AI根本没法画。
- 可以这样写: The cat is cleaning its paw. (猫在舔爪子)
- 这个指令很清晰。AI知道要生成一个猫舔爪子的动态画面。
- 想更好可以这样写: The cat is slowly and carefully cleaning its front paw with its pink tongue. (猫在用粉色的舌头,缓慢又仔细地舔自己的前爪。)
- “缓慢”、“仔细”这些词,会影响视频的节奏感。“粉色舌头”是细节,能让画面更真。
3. 在哪儿:故事发生的环境
背景很重要,能决定整个视频的氛围。别只给一个地点,要描述一个有细节的世界。
- 普通背景: in the city (在城市里)
- 有料的背景: On a wet street in Tokyo at night, neon signs from shops reflect in 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在夜晚东京一条湿漉漉的街上,商店的霓虹灯招牌倒映在地面水坑里。)
- 时间、地点、天气、光线、具体景物都有了。AI就能给你渲染出一个有赛博朋克感觉的场景,而不是一个干巴巴的城市空景。
4. 怎么拍:像导演一样指挥镜头
这是让视频有“电影感”的关键。你要告诉AI,摄影机该放哪,怎么动。
- 景别 (镜头远近):
- 想拍脸部表情,就写 close-up shot (特写)。
- 想拍全身和一点环境,就写 medium shot (中景)。
- 想拍人和整个大场面,就写 wide shot (远景)。
- 镜头运动:
- 想让镜头跟着主角移动,就写 tracking shot (跟拍)。
- 想从高空往下拍,就写 drone shot 或 aerial view (航拍)。
- 想让画面有点晃,显得真实,就写 handheld camera (手持拍摄)。
- 镜头推进或拉远,就写 zoom in 或 zoom out。
- 光线:
- 想要日落时那种暖洋洋的光,就写 golden hour lighting (黄金时刻光线)。
- 想要对比强烈、有戏剧性的光,就写 dramatic lighting (戏剧性光线)。
- 想要霓虹灯那种五颜六色的光,就写 neon lighting (霓虹灯光)。
5. 啥风格:视频要什么“味儿”?
这是个近路。直接告诉AI模仿某个电影、艺术家或者风格,它能马上明白你想要的感觉。
- 真实电影感: shot on 35mm film, realistic (35毫米胶片拍摄,写实风格)。
- 日式动画感: in the style of Studio Ghibli (吉卜力工作室风格)。
- 复古未来感: in the style of 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风格)。
- 某个导演的感觉: in the style of Wes Anderson (韦斯·安德森风格),然后你就会得到对称构图和奇怪的配色。
6. 格式参数:做最后调整
有些AI工具支持在提示词最后加点代码,来控制输出格式。
- –ar 16:9 意思是视频宽高比是16比9,也就是我们常看的横屏视频。
- –ar 9:16 就是竖屏的手机视频。
- –neg “blurry, ugly” (在某些工具里) 叫负面提示词,告诉AI不要出现模糊、丑陋的画面。
我们来练一遍
假设你想做一个“宇航员在外星球”的视频。
- 先定下主体和动作: An astronaut is planting a flag. (一个宇航员在插旗。)
- 加上环境: An astronaut is planting a flag on a barren planet with two suns in the sky. (一个宇航员在一颗荒芜的星球上插旗,天上有两个太阳。)
- 再加镜头和光线: Wide shot. An astronaut is planting a flag on a barren planet with two suns in the sky. The light is harsh and casts long shadows. (远景镜头。一个宇航员…)
- 最后定风格和格式: Wide shot. An astronaut… shadows. In the style of a classic sci-fi film, shot on 70mm film, detailed, cinematic. –ar 16:9
你看,就这么一步步加东西,一个模糊的想法,就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拍摄指令。AI拿到这种指令,想跑偏都难。
几个常犯的错,别踩坑
- 净说些虚的词。 “酷炫的”、“好看的”,AI听不懂。你要把“好看”翻译成具体的描述,比如“阳光穿过森林树叶缝隙的光束”。
- 什么都想要,瞎堆东西。 一句话里又是龙、又是飞船、又是魔法,AI会懵掉,最后出来的东西四不像。一次只拍一个重点。
- 忘了加镜头指令。 不说怎么拍,AI就只能给你一个固定镜头的呆板画面。这也是新手作品看着不高级的主要原因。
- 不同工具脾气不一样。 有的工具做动画拿手,有的工具做真人写实更强。花点时间摸清你手头工具的强项,别一个方子用到老。
这个公式是个帮你理清思路的工具,不是死的规定。多拿它去练手,试几次,你就能凭感觉写出好的提示词了。现在就去试试看。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aikonw/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