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心里想着要一张“未来都市,悬浮车穿梭”,结果AI给你一张模糊的、长得像牙膏盒子的建筑。
这事儿不赖AI,问题出在咱们给它的“指令”上。这个指令,就是提示词(Prompt)。
AI画画,就是个看词干活的机器。你给的词越清楚、越具体,它画出来的东西就越接近你想要的。别把提示词当成搜索关键词,把它当成一份给画师的详细需求单。

一份清楚的需求单,大概长这样:
主角是谁 + 长啥样 + 在哪儿 + 干什么 + 啥风格 + 从哪个角度拍
举个例子,就画个“女孩看书”。
- 一般人写的: 一个女孩在看书。结果就是一张谁都看不清脸的、很普通的图。
- 会写的人写的: 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棕色长发女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一本旧皮面书,阳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你看,画面一下就出来了。
- 高手写的: 一张电影截图,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棕-色长发女孩…(细节同上),印象派画风,色彩明亮,笔触柔和,背景虚化,35mm胶片质感,体积光,8K画质。这样写,出来的就是一张能当壁纸的艺术品。
感觉到了吗?差距就在这些细节里。下面讲几个具体的技巧,照着做就行。
No.1像搭积木一样,把画面拆开说
别写一整个长句子。把你想到的所有画面元素,一个一个用逗号分开,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起来。
- 画一个人: 不要只写 一个男人。写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渔夫,花白的胡子,眼睛盯着远方。
- 画一个地方: 不要只写 一片森林。写 深夜里的魔法森林,地上长着发光的蘑菇,路边都是又高又粗的古树。
把画面拆得越碎,AI就越能理解每个部分的细节。
No.2排好队,告诉AI谁是主角
你写的提示词,排在最前面的,AI会认为最重要。所以,把你的主角、画面的核心,直接扔到最开头。
要是还想强调,就得用上“权重”。
这是它的工作原理:在你想强调的词外面,加上符号。
- Stable Diffusion里: 用 (你想强调的词:1.5)。括号里的数字越大,这个词就越重要。比如 (一条喷火的巨龙:1.5),龙的画面占比和细节就会更多。
- Midjourney里: 用 你想强调的词::2。双冒号后面加数字,意思一样。
这样AI就不会搞错重点。
No.3 换画风,让图有那股味儿
这是最好玩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命令AI模仿任何一种风格。
- 想学哪个流派? 直接说:赛博朋克、浮世绘、超现实主义、印象派。
- 想学哪个大师? 直接说:梵高风格、宫崎骏风格。
- 想要什么质感? 直接说:油画、水彩、铅笔素描、3D渲染。
甚至可以指定某个游戏或电影的画风,比如 原神风格 或者 银翼杀手美学。把这些词加在提示词的后面,整个图片的气质立马就变了。
No.4用摄影师的词儿,让画面看着专业
想让图看起来像照片而不是画?那就用拍照的术语。AI看过无数照片和电影,它听得懂。
- 镜头角度: 全身照、脸部特写、俯拍、广角镜头。
- 光线: 电影光、轮廓光(给主体镶个金边)、黄金时刻(傍晚那种暖洋洋的光)、体积光(能看到光束的那种)。
- 画面要求: 8K、超高清细节、照片级真实感。这些词很直接,就是让它往死里加细节。
把这些词组合起来用,出来的图就不再是简单的画,而是一张有构图、有光影的作品。
No.5不想要啥,就大声说出来 (Negative Prompt)
AI经常会自作主张,画出些奇怪的东西,最常见的就是多一根手指、胳膊拧成麻花。
这时候就要用“负向提示词”,告诉它“不要画什么”。
下面这是一段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通用负向提示词,能帮你过滤掉大部分常见毛病:
Ugly, tiling, poorly drawn hands, poorly drawn feet, poorly drawn face, out of frame, extra limbs, disfigured, deformed, body out of frame, blurry, bad anatomy, blurred, watermark, grainy, signature, cut off, draft.
如果你还有别的要求,比如不想要红色,就在后面加上 no red color。很简单。
最后,别指望一次成功。AI出图就像开盲盒,高手也是反复抽卡。同一个提示词,多生成几次,结果都可能不一样。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去Lexica.art、Civitai(C站)这些网站,上面全是别人画好的图和他们用的提示词。看到喜欢的,直接把提示词抄过来,自己再改改试试。这是最快的进步方式,比看任何教程都管用。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aikonw/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