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短视频,太累了。想一个好点子,头发掉一把。找团队、找场地、拍摄、剪辑,一套下来,钱花了不少,时间也过去了。等视频发出来,热点可能都凉了。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AI可以直接根据文字生成视频。你给它一句话,它给你一段片子。Sora、Pika这些工具就是干这个的。
这里面最关键的东西,就是你怎么对AI“说话”,这个“话”,就叫提示词(Prompt)。
写好提示词,等于你有了一个不用睡觉、不要工资、还能瞬间给你无数创意的视频团队。

提示词到底是个啥?
别把提示词想得太简单,以为就是“画一个美女”这么一句话。
不行,这样AI会懵掉。它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美女,在干嘛,画面感觉是啥。
一个好的提示词,更像一份给导演看的详细拍摄计划。
里面得包含这些东西:
① 主角是谁。
别写“一个男人”。要写“一个刚加完班的程序员,戴着黑框眼镜,表情有点累”。细节给足,人物才能活。
② 在干什么。
别写“走路”。要写“在深夜的便利店里,打开冰柜拿一瓶冰水”。动作具体,才有故事感。
③ 环境在哪。
别写“在城市里”。要写“在下着小雨的东京街头,地面反射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环境能决定整个片子的调性。
④ 画面风格。
你可以直接指定风格。比如“宫崎骏动画风格”、“80年代复古港片质感”、“赛博朋克风”。AI就会模仿那个感觉。
⑤ 镜头怎么拍。
你想让观众怎么看?是“从主角背后跟拍的视角”,还是“无人机从高空俯拍的广角镜头”,或者“对着脸的特写镜头”。这都得告诉AI。
⑥ 感觉和光线。
是“温暖的午后阳光”,还是“阴天、忧郁的蓝色调”?光线和色调直接影响情绪。
把这些东西拼起来,才是一句能用的提示词。
怎么写提示词,才能帮品牌卖东西?
光会写还不够,得知道怎么把品牌信息巧妙地塞进去。
这里有个万能公式,可以先套用:
[画面风格] + [主角是谁/产品是啥] + [在干什么] + [环境在哪] + [光线和感觉] + [镜头怎么拍]
举个例子,一个卖咖啡的品牌想做个视频:
“日系小清新电影风格,一杯热气腾腾的手冲咖啡放在木桌上,旁边有一本翻开的书,窗外的阳光刚刚好照在咖啡杯上,形成一道光晕,镜头缓慢向前推进,特写咖啡拉花,4K画质。”
你看,这么一写,那种安静、舒服的感觉就出来了。

而且,还有几个进阶玩法:
No.1 偷偷植入品牌元素
别老想着把大Logo直接贴画面上,太硬了。
可以这样玩:
- 用颜色: 如果你的品牌色是蒂芙尼蓝,就写“一个蒂芙尼蓝色的礼品盒被缓缓打开”。
- 藏信息: 写“主角走过街角,背景里一个印着’BrandX’的广告牌一闪而过”。
No.2 讲一个迷你故事
一个画面不够,可以写一组提示词,让AI生成好几个镜头,你再把它们剪辑到一起。
比如一个运动品牌,可以这么设计:
- 镜头一: “一个少年,在清晨的篮球场上,独自练习投篮,汗水浸湿了球衣,眼神很专注。”
- 镜头二: “快切镜头,少年在各种场地训练的蒙太奇,从白天到黑夜。”
- 镜头三: “比赛最后时刻,少年投出关键一球,篮球在空中划出弧线,特写他脚上那双磨损严重的球鞋。”
这样一来,故事性就强多了,比单纯展示产品有意思。

已经有人这么干了么?
有,一些脑子快的品牌已经在琢磨了。
比如大众汽车,它可以根据你的数据,给你推送不同的视频广告。
发现你是个奶爸,就给你看家庭SUV在郊外游玩的视频。
发现你是个爱开快车的年轻人,就给你看高尔夫GTI在赛道漂移的视频。
这些视频,以后都可以用AI实时生成,每个人的广告都不一样。
还有像贝立兹这种语言培训机构,它们用AI生成一些教学视频,里面是虚拟老师在不同的场景里讲课。这样就省去了请真人老师和实地拍摄的巨大成本。
但这东西现在也有不少问题
AI视频生成还不是完美的,坑也不少。
一 画面经常会很怪。
你可能见过AI画的手,有六七根手指头。视频里也一样,人物动作可能很僵硬,物理效果不真实,看着有点吓人。
二 创意容易“撞衫”。
大家如果都用网上那些热门的提示词模板,那做出来的视频肯定都长得差不多,没啥特色。
三 版权问题一团糟。
这个视频做出来了,版权算谁的?是你,还是AI公司的?如果AI学习的素材本身有版权,那生成的视频算不算侵权?这些事现在都还在吵。
未来,品牌营销团队里,可能会出现一个新职位,叫“提示词工程师”或者“AI导演”。
他们的工作,就是琢磨怎么跟AI更好地对话,把品牌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能打动人的视频。
到时候,比的就不是谁更会拍片子,而是谁更会“提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aikonw/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