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有过这种时候。在网上刷到一张AI画,感觉特牛,自己也想照着弄一张。结果对着输入框,憋了半天,啥词也想不出来。人家那画里复杂的光影、特别的画风,到底是用什么词儿“念咒”念出来的?
现在有个办法能让你直接“抄答案”。你把图片丢给AI,它就能反过来告诉你,生成这张图可能用了哪些提示词。这个功能,一用就停不下来,真的会把人“学废”。

这东西咋干活的?
说白了很简单。AI就像个实习生,你得先训练它。你拿一百万张带着“赛博朋克”标签的图片给它看,它看多了,脑子里就有了“赛博朋克=霓虹灯+高楼+雨夜”这样的印象。下次你再给它一张没见过的赛博朋克图,它就能认出来,并且把这些关键词给你吐出来。它就是这么个工作原理,靠海量学习把图片和文字对应起来。
想用的话,这几个工具你得知道
根据你用的绘画工具,和你想折腾的程度,选择不一样。
- Midjourney用户,直接用/describe
这个最省事。你就在Discord聊天框里,输入斜杠 / ,点describe,然后把图片传上去。等几秒钟,它会直接给你四条写好的提示词,风格还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好,点一下下面的数字按钮,它就用那句话帮你重新画一张。这个功能帮你省去了自己组织句子的麻烦。 - 玩Stable Diffusion的,装个插件
你要是用Stable Diffusion WebUI,那肯定得装个叫CLIP Interrogator的插件。装好后,界面上会多一个“图片反推”的选项卡。你把图片丢进去,它会吐出来一大堆零散的关键词,分门别类,比如主体、画风、艺术家、细节啥的,给你分得清清楚楚。而且,你要是专画二次元,还有个叫DeepDanbooru的插件,连人物的发色、服装细节都能给你标出来,细到吓人。 - 不想装东西,就用网页版
懒得折腾本地部署,也有办法。去Hugging Face搜一搜CLIP Interrogator,有在线的试用版。把图上传了就行。不过,这种网页版的通常功能简单点,反推出来的词也没那么细,临时用一下还行。
拿到提示词能干嘛?不只是抄
这个功能最大的用处,不是让你当个复读机。
它能帮你快速学习。比如你看到一张图,光影感觉特别好,但不知道怎么描述。反推一下,发现提示词里有个“cinematic lighting”(电影光效)。哦,下次你就知道用这个词了。这就是个拆解学习的过程。
它还能帮你节省时间。比如你想把自己家的猫画成宇航员。你可以先拍张猫的照片,让AI反推出对猫的基本描述,比如“一只橘猫,坐在沙发上”。然后你只要在这句话后面加上“穿着宇航服,在太空中”,就行了。这样就不用从零开始写猫的长相了。
而且,有时候你脑子里有个画面,但不知道用哪个英文词最准。反推一个类似的图,它给你的词往往比你自己翻译的要地道得多。
注意,AI给的词不能直接用
AI反推出来的东西,是个半成品,你得自己再加工。
为啥?因为它没脑子。它看不懂一张画里的情绪。它能识别“一个男人在雨中”,但识别不了那种“孤独和绝望”的氛围。它给你的词都是冷冰冰的客观描述。
而且AI给你的词,往往是数据库里最常见、最套路的那些。你要是直接用,画出来的东西就容易跟别人撞车,看着没啥新意。
所以,拿到AI给你的那一大串提示词之后,你要做的是:
- 挑拣:把它当成一个素材库。把你觉得有用的词留下,没用的、不准的直接删掉。
- 补充: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你想要什么颜色?什么构图?什么感觉?把这些AI看不懂的东西,自己加进去。
- 调整:试试改变关键词的顺序,或者给某个词加个权重。比如(blue sky:1.3),就是让天空的蓝色更突出一点。
工具是死的,想法是活的。别真让工具把你脑子“学废”了。动手去改,去试,画出来的图,那才算是你自己的。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aikonw/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