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现在用搜索,不太一样了。以前是,你问个问题,它给你一堆链接,你自己一个个点进去找答案。现在,AI经常直接把一个整理好的答案,直接拍在你脸上。
比如你搜:“周末带娃去哪,预算五百,要能看山看水,开车两小时内”。
AI可能直接就回你:“A森林公园合适。门票两大一小三百块,有山有水有步道,开车一个半钟头。B农家乐也行,但那边吃饭贵,可能超预算。”
你看,问题到这就解决了。你根本不需要点开任何网页。
这个变化,对做网站、做内容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流量入口,正在被这个叫“AI答案”的东西堵死。过去我们搞SEO,拼死拼活把排名做到第一页,就是为了让人点。现在人家不点了,你排第一页又有什么用?
这就是GEO要解决的问题。
GEO,全称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引擎优化。

说白了,它的目标不是让你网页排在前面。是让AI在生成上面那段答案的时候,用你的话、你的数据、你的观点。
打个比方。
SEO,是在图书馆抢个好书架。让别人一进来,就能看到你的书。
GEO,是让图书管理员(就是AI)在回答读者问题时,直接翻开你的书,指着其中一段说:“喏,答案在这。”
所以,别再问SEO是不是没用了。SEO是地基,你家地基不稳,盖什么楼都得塌。一个网站,要是连最基本的SEO都没做好,乱七八-糟的,AI根本懒得看,更别提引用了。GEO是建在地基上的房子,是更高阶的玩法。
GEO的工作原理,AI怎么选答案?
想让AI用你的内容,你得知道它是怎么想的。
AI回答问题,主要靠两招。
第一招,靠“记忆”。它在被训练的时候,已经“读”了无数网页和资料。这些东西成了它的知识储备。你的内容如果够牛,早就成了它记忆的一部分。
第二招,靠“现查”。遇到新问题,或者它记不清的事,它会像人一样,马上去网上搜一下。这个动作叫RAG(检索增强生成)。它会快速浏览几个它认为最靠-谱的网页,然后总结提炼,形成给你的答案。
GEO的关键,就是让AI“现查”的时候,第一个就想起来翻你的网站。
那AI怎么判断谁靠-谱?它会看几个信号。
① E-E-A-T原则,现在更重要了。
E-E-A-T就是经验、专业、权威、可信。AI会像个侦探一样,到处找证据证明你不是在瞎说。比如,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这个作者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也发过专业文章?你的网站有没有被其他大媒体或者机构提到过?这些都是加分项。
② AI喜欢“偷懒”,所以它爱结构化数据。
一篇文章,对AI来说是一堆文字,理解起来费劲。但你用了结构化数据(Schema),就等于给AI划了重点。你直接用代码告诉它:“这一段是FAQ,问题是这个,答案是那个。”“这是一份菜谱,耗时30分钟。” AI一看就懂,直接拿去用。它不用猜。
③ 有来源、能验证的事实,是硬通货。
AI很怕自己“胡说八道”。所以,它特别喜欢那些能验证信息来源的内容。你在文章里写“根据XX机构的报告显示…”,然后给个报告链接,AI对你的信任度会立刻提升。因为它自己可以去验证真伪。
④ 内容要说人话,逻辑要清晰。
AI也烦那些绕来绕去的废话。文章开头就说重点。多用小标题。多用列表。一是一,二是二。这样的内容,AI处理起来最快,也最喜欢用。
为什么现在必须搞GEO?
这件事不是未来趋势,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你不做,你的对手在做。后果很直接。
一,你的网站会慢慢变成一座孤岛。当大部分用户都在搜索结果顶部拿到答案就走,你的网站就算排在第一,也等不来几个访客。流量会断崖式下跌。
二,话语权会被抢走。用户问“哪个牌子的相机好?”,AI的答案里提了A、B、C三个牌子,就是没提你。那在用户心里,你就自动被归为“其他”了。这种由AI带来的“权威认证”,比你打一万个广告都管用。
三,你在错过积累优势的窗口期。AI是有记忆的。它一旦认定你是某个领域的可靠来源,以后会更频繁地引用你。这个优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现在起步,就是构筑壁垒。等别人都做起来了,你再追就难了。
具体怎么做?一份能上手的GEO操作单
别想得太复杂,从下面几件事开始动手。
No.1 把自家地基打牢。
检查你的网站。打开速度快不快?手机上看着顺不顺眼?有没有乱七八糟的死链接?这些SEO的基本功,是AI愿不愿意搭理你的前提。
而且,内容要有体系。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围绕你的核心业务,建一个“内容金字塔”。比如你是卖咖啡豆的,就写一篇讲“家庭咖啡”的万字长文(这是塔尖),再写一堆“如何选手冲壶”、“不同产区豆子风味区别”的小文章(这是塔基),然后用链接把它们都串起来。AI一看,就知道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No.2 改变写文章的习惯。
① 答案放最前面。 写文章,第一段就把核心结论、最终答案给出来。AI就喜欢这种直给的。
② 像聊天一样写。 把小标题都改成问题。比如写“GEO和SEO有啥不一样?”就比写“GEO与SEO的差异化分析”好得多。
③ 把内容拆碎。 能用列表,就别用段落。多用加粗、小标题。让信息一块一块的,清清楚楚。方便人看,也方便AI抓。
No.3 给内容穿上“代码制服”。
这就是Schema结构化数据。不懂代码也没关系,有很多在线工具可以帮你生成。
① 问答页面,就用FAQPage Schema。
② 教程类的,比如“如何做蛋糕”,就用HowTo Schema。
③ 每篇文章,都用Article Schema标好作者author和发布机构publisher。让AI清楚地知道,这内容是谁、在哪个平台发的。
No.4 到外面去混个脸熟。
权威性不是自封的。
① 让行业里的大网站、大媒体提到你。哪怕不带链接,只是提一下你的品牌名,都很有用。AI会看到,会记下来。
② 把你的专家推到台前。给网站上的作者建个详细的个人介绍页,写上他的履历、拿过什么奖。让他去知乎、行业论坛回答问题。让AI知道,你这的内容,都是硬茬子写的。
开始做吧。这件事,今天不做,明天就要花双倍的力气追。当AI嘴里说的都是你对手的名字时,一切都晚了。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geo/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