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找东西的方式变了。以前,你想买个风扇,就去搜“办公室风扇推荐”。出来一堆链接,你一个个点进去看,自己比来比去,现在不一样了。
你直接问AI:“给我找个办公室用的小风扇,要安静、好带。”AI不会给你一堆链接,它直接整理好一段话告诉你:市面上有两种,一种是夹的,一种是放桌上的。根据你的要求,A牌子的X型号和B牌子的Y型号不错,因为它们都用了静音马达。
你看,中间“你自己点链接比较”那一步,没了。AI直接帮你做了。
要是你的牌子没出现在AI的最终答案里,那你之前做的网页排名再高,也没人看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得想办法让AI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第一个想起你、引用你的东西。这事儿就叫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它不是让你去优化网页排名,是让你去优化你的品牌,让品牌本身变成一个可靠的答案。

这跟以前的SEO到底有啥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GEO就是SEO的升级版,完全不是一回事。规则都变了。
①目标不一样
SEO的目标是在搜索结果里排第一,抢那个位置,等人来点。GEO的目标是让AI在自己的回答里直接提到你的品牌名,或者引用你的观点。一个抢位置,一个抢话语权。
②干法不一样
SEO是绕着关键词转。研究哪个词搜的人多,然后把这个词塞到文章标题、内容里。GEO是建立一个知识体系。AI会看全网所有关于你的信息,官网、新闻、别人对你的评价,所有东西拼起来,看你到底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③内容不一样
SEO的内容,有时候是为了讨好搜索引擎,结构、关键词密度什么的。GEO要的内容,必须是能直接解决问题的干货。AI喜欢那种有真实经验、数据支撑、条理清晰的东西,它能识别出哪些是东拼西凑的空话。
④阵地不一样
SEO主要就是搞好自己的网站。GEO不行,你的官网、知乎、公众号、行业论坛,所有能发声的地方,都得管。AI会到处看,一个地方说不好,整体印象分就低了。
怎么才能让AI“看上”你?
想让AI在回答里用你的内容,就得用它能听懂的语言,提供它认为可信的东西。这事有几个具体的搞法。
①建一个“品牌知识库”,主动喂给AI
别等AI自己瞎找,你得把标准答案整理好,递给它。
- 官网内容得系统化。 别再东一篇西一篇地写文章了。找一个你们最核心的主题,比如“儿童护眼”。先写一篇最全的《儿童护眼终极指南》,这是主干。然后围绕它,写一堆细分的文章,比如《如何为孩子挑第一盏台灯?》《每天看多久平板不会伤眼?》《食补对视力真有用吗?》,这些是枝叶。所有文章都互相链接,形成一张知识网。AI一看就明白,你把“儿童护眼”这事研究透了。
- 做个超详细的问答中心(FAQ)。 把客户所有可能问的问题,都列出来,用最直接的口语写成标题,然后给出简短、明确的答案。比如“你们的台灯用久了会闪吗?”答案就直接写:“不会。我们用的是XXX直流调光技术,可以做到无频闪,有国家认证报告为证。”这样的内容,AI可以直接拿去用。
- 发布自己的独家数据。 写一篇《1000个家庭的儿童用眼习惯调查报告》,这种带一手数据的东西,是AI最喜欢的,因为别处没有。
②把E-E-A-T原则当饭吃
E-E-A-T是Google用来评判内容好坏的标准,意思是经验、专业、权威、可信。AI也吃这套。
- 让真人专家站出来。 写的专业文章,必须署名,旁边附上作者的介绍:张三,眼科副主任医师,从业15年。这比写个“编辑部”可信多了。
- 多讲具体案例。 别说“我们的台灯护眼效果好”。要说:“上海的李女士反馈,她家孩子以前写作业半小时就喊累,换了我们的台灯后,能连续专注一小时,这是她发来的使用视频。”这种带真实经验的东西,AI会判定为高质量信息。
- 找外部的人给你“盖章”。 找知名的科技媒体评测你的产品,或者跟眼科协会合作出个护眼指南。第三方说你好,比你自己说一百句都管用。
③内容形式别只有文字
AI不光会读字,也会看图、看视频。
- 拍视频。 拍个短视频,用专业的仪器测给你看,你们的台灯到底有没有蓝光。或者直接演示,台灯的光线照在书本上,是什么样的效果。视频记得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方便AI读取。
- 用好“结构化数据”。 这东西就是给AI看的“产品说明书”。你用代码给网页上的内容打上标签,比如告诉AI“这串数字是价格”“这个名字是品牌”“这段话是用户评价”。这样AI就能准确地抓取信息,不会搞错。
④去问答平台回答问题
AI会去知乎、百度知道这些地方找答案。
- 认真回答问题。 找一些关于“如何保护孩子视力”的问题,让公司的专家用官方号去写一个详细、专业的回答,别打硬广。当很多人都在类似问题下看到你的专业回答,AI就会形成记忆:这个品牌,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来几个实际的例子
光说理论没用,看几个不同行业的牌子具体能怎么做。
No.1 消费品:一个新咖啡机牌子怎么火?
- 背景: 一个叫“XX醇”的新咖啡机牌有名气的老牌子。
- 用户可能会问AI: “想买个全自动咖啡机,3000块,要好清洗的,有推荐吗?”
- “XX醇”的干法:
- 步骤一: 官网上线“咖啡机清洁指南”板块,发一篇《市面上5种主流咖啡机清洗难度大比拼》的文章,里面用视频演示自家产品的一键自动清洗功能。
- 步骤二: 找10个生活方式博主,拍视频评测,评测任务就是“连续使用一周后,看谁的咖啡机最容易清洗干净”。
- 步骤三: 在知乎问题“有哪些买了不后悔的懒人电器?”下面,用工程师的身份,详细讲讲咖啡机内部的卫生死角,以及“XX醇”是怎么通过结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 结果: AI在整合信息时,会发现“XX醇”这个牌子和“好清洗”这个优点,在网上有大量、多角度的证据支撑。它给出的答案就很可能会包含:“…如果特别在意清洁方便,很多评测都提到‘XX醇’的一键清洗功能做得不错…”
No.2 科技公司: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怎么显得专业?
- 背景: “XX云”是一家给企业做云安全的创业公司。
- 客户可能会问AI: “公司上了云服务,怎么防止数据泄露?有哪些常见的坑?”
- “XX云”的干法:
- 步骤一: 不卖产品,先发布一份《2025年云安全漏洞分析报告》,用真实案例和数据说话。
- 步骤二: 让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去参加行业大会,做一个关于“企业数据泄露的三个致命疏忽”的演讲,把视频和PPT都传到网上。
- 步骤三: 公司的技术博客,每周都发一篇解决具体问题的文章,比如《如何正确配置防火墙策略,防止端口被攻击》。
- 结果: 当AI回答那个专业问题时,它会优先采信“XX云”发布的报告和CTO的观点,因为它看起来最权威、信息最密集。AI的回答甚至会直接引用:“…根据XX云的报告,超过一半的数据泄露事件,源于一个简单的配置错误…” 这一下就把公司的专业形象立住了。
No.3 本地服务:一家牙科诊所怎么让怕疼的人找上门?
- 背景: “XX齿科”是一家主打“无痛治疗”的牙科诊所。
- 本地用户可能会问AI: “我特别怕看牙,深圳哪家牙科诊所做治疗不疼?”
- “XX齿科”的干法:
- 步骤一: 在官网上,详细介绍他们用的“无痛”技术和设备,比如某种进口的麻醉仪。
- 步骤二: 重点收集和展示客户的评价。在大众点评上,把那些提到“真的不疼”“医生手法很轻柔”的评价置顶。
- 步骤三: 拍一些短视频,内容是医生在给一个紧张的顾客做心理疏导,或者演示某个治疗过程,突出安抚和无痛的细节。
- 结果: AI在处理这种带情绪的本地搜索时,会把用户评价的权重放得很高。它会发现“XX齿科”和“无痛”有强关联,而且有大量真人评价作证。于是它会推荐:“…在深圳,很多怕疼的顾客推荐去‘XX齿科’,反馈说他们的无痛治疗做得比较好…”
这事对你的团队意味着什么?
搞GEO,不是市场部一个部门的事。
①你的内容团队,不能只当个小编了。他们得像个图书管理员,把公司上下所有关于产品的知识、技术、客户案例,都整理归档,变成能对外输出的材料。
②衡量效果的尺子也得换了。别老盯着网站来了多少人,要去关心新的数据:在100个相关问题里,AI的回答提了我们几次?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
而且,以后还可以让AI帮你写东西。把你整理好的内部知识库,喂给写作AI,让它先生成初稿,然后公司的专家再来修改,加入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样效率又高,内容又专业。
说白了,别再想着怎么去抢流量了。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成为那个能提供最佳答案的人。你做到了,AI自然会找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geo/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