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搜东西,结果页上是一排排的蓝色链接。现在,这套玩法彻底变了。
谷歌和百度这类大平台,都在搜索里塞进了AI。你问个问题,它不再是给你一堆网址让你自己找,而是直接把整理好的答案,像聊天一样显示在最上面。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用户在搜索页就看到了答案,可能根本不点进你的网站。过去靠SEO抢排名的流量,会少很多。
但这不全是坏事。旧的门关上了,新的窗户也打开了。流量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地方分发。新的机会,是让你的内容、你的品牌,成为AI生成答案时引用的那个“权威来源”。这套新玩法,叫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搞懂GEO,你就有机会在新的流量池里抢占先机。

AI怎么想问题
想让AI用你的内容,得先明白它是怎么工作的。AI的核心是个大语言模型,它看东西、想问题的方式跟以前的搜索引擎不一样。
①它会猜你到底想问什么
AI不只看你打的字,它会分析你字里行间的意思。比如你搜“最好的咖啡豆”,它会判断你是在找购买推荐,还是想学怎么冲,或者只是好奇产地区别。它理解你的真实意图。
②它会参考好几个信源
AI会同时看很多它认为靠谱的网站,把各家的信息拿来对比、总结,然后拼成一段完整、通顺的话给你。它就像个效率极高的研究助理。
③它用E-E-A-T挑内容
AI怎么判断一个网站靠不靠谱?它看重E-E-A-T。这是四个词的缩写:经验(Experience)、专业(Expertise)、权威(Authoritativeness)、可信(Trustworthiness)。在一个AI也能随便写文章的年代,这四点是区分内容好坏的硬标准。AI会优先选择那些能证明自己有这四样东西的内容。
用户怎么提问
AI变了,用户的搜索习惯也跟着变了。
01说话更像聊天
用户不再费劲想关键词,而是直接把心里想的话打出来。问题变得又长又具体。比如会这么问:“下周末想带我爸妈去北京周边转转,他们腿脚不方便,喜欢安静点的地方,有没有一天就能来回的行程推荐?”
02问题一个接一个
AI给出的答案旁边,经常会带几个“你可能还想问”的建议。这鼓励用户围绕一个主题不断挖下去,把一次搜索变成一场深度对话。
这对做内容的人意味着,你不能再只盯着几个关键词做文章了。你需要预测用户在一个场景下的所有问题,然后做一整套内容来回答他们。

价值在哪,从点击到引用
网站点击量会少,这是大概率事件。那我们还图什么?图的是在AI的答案里“被提名”。
No.1品牌就是这么刷出来的
就算用户没点进来,但AI在回答“哪款空气净化器除甲醛效果好”时,引用了你的评测,还提了你的品牌名。久而久之,用户心里就把你的品牌和“除甲醛专家”划上了等号。这种品牌认知,比零散的点击值钱。
No.2吸引真正想买东西的人
AI给的答案是个摘要。如果用户看了摘要还想了解更多细节,就会点答案下面标注的来源链接。从这个链接点进来的人,目的明确,购买意愿也高。
所以,别再只为点击量做内容了。从现在起,要为“被AI引用”去做内容。
怎么写AI爱看的内容
一 把E-E-A-T做出来,不是说出来
a 经验(Experience)
别光说你用过,得上证据。评测产品,就把你真实使用的照片放上去,哪怕拍得不好看,有划痕、有污渍才真实。写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踩过的坑,这比一万句好话都管用。
b 专业(Expertise)
文章作者是谁?他是干这个的吗?有什么资历?在作者介绍里写清楚。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是哪来的?把原始报告的链接附上。让专业性看得见、摸得着。
c 权威(Authoritativeness)
想办法让行业里的知名网站、媒体报道你,或者给你一个链接。这相当于找了个有分量的人给你背书。在内容里,也可以引用公认的权威观点,这能抬高你自己的身价。
d 可信(Trustworthiness)
网站必须用HTTPS加密,这是最基本的。你是谁,你的公司在哪,联系方式是什么,这些信息要公开透明地写在网站上。别让用户和AI觉得你是个来路不明的野号。
二 把内容建成一棵树,别让它们是散沙
用“支柱-集群”的模型来规划内容。
(1) 先定个树干
找一个你业务最核心、最宽泛的主题,写一篇又长又全的“终极指南”。比如你是做室内绿植的,你的树干文章就是《家庭常见绿植养护大全》。这篇文章要涵盖这个主题的方方面面。
(2) 再让它长出树枝
围绕这篇核心文章,写很多篇深入某个细节的短文章。比如《多肉植物怎么浇水才不烂根》、《琴叶榕的换盆步骤详解》、《绿萝黄叶的7个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些就是树枝。
(3) 把枝干连起来
每一篇“树枝”文章,都要有一个链接指向你的“树干”文章。相关的“树枝”之间,也可以互相链接。
这样一来,AI就能清楚地看到,你在“绿植养护”这个领域,有非常系统和深入的知识体系。它会更愿意相信你。

三 写文章像回答问题
(1) 直接用问句当标题
用户心里想问什么,你就把那个问题直接当成文章里的小标题,然后下面一段就专门回答这个问题。AI最喜欢这种结构清晰的问答内容。
(2) 多写操作指南
“如何做XXX”、“XXX的步骤”、“XXX的清单”这类文章,逻辑清楚,步骤明确,AI可以直接抓取去回答用户的操作性问题。
(3) 覆盖5W1H
写任何一个主题前,先问自己,关于它,用户想知道的Who(谁)、What(是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什么)、How(怎么做)都回答清楚了吗?
让AI看懂的技术活
光内容好还不够,还得用点技术手段,让AI能轻松看懂你的内容。
①Schema标记,给AI看的说明书
Schema是一种代码标记。你把它加到你的网页里,等于给内容贴上了一目了然的标签。
比如,你用FAQ Schema把页面上的问答部分框起来,就是告诉AI:“嘿,这块是标准的一问一答,你可以直接拿去用。”
你用HowTo Schema把一个教程的步骤标记出来,AI就能清晰地理解每一步该干什么。
这技术不复杂,但效果直接。
②实体,给你的品牌办张“身份证”
AI会努力在网上识别各种“实体”,比如一个品牌、一个创始人、一款产品。
你要做的,就是在你所有的官方渠道,比如官网、百科、社交账号上,保持品牌信息完全一致。从公司名到创始人简介,都用一套标准说法。
当AI在很多地方都看到关于你的同样信息,它就会在自己的知识库里给你建一个档,确认你是个真实、靠谱的“实体”。以后再遇到相关问题,它会优先想到你。
以后怎么办
怎么判断GEO做得好不好?别只看流量了。
多去搜搜你所在行业的关键词,看看AI生成的答案里,提到你品牌名的次数是不是变多了。
查查网站后台,直接搜索你品牌名进来的用户是不是变多了。
未来的搜索,会和智能音箱、AR眼镜这些东西绑在一起。你动动嘴,答案就来了。到那时候,花里胡哨的技巧都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的品牌在用户心里的分量,和你有一群相信你的忠实用户。
别等了。现在就动手,检查你的内容,调整你的策略。要么主动去改,要么等着被淘汰。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geo/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