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搜东西,打开百度或Google,看到的是一整页密密麻麻的链接。我们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得自己一个个点开,看哪个有用。现在不一样了,搜索结果的顶上,直接出现了一大段整理好的答案。
比如你问:“想给爸妈买个手机,2000块以内,屏幕要大,声音要响,操作简单,能视频聊天就行,有啥推荐?”
AI几秒钟就给你一份报告,直接点名三款手机,用表格列出优缺点,甚至告诉你去哪买。你看完这份报告,可能根本就不会再往下滚动去看那些链接了。
这就是生成式搜索,Google管它叫AI Overviews,百度有文心一言。这种变化,让每个做内容、做品牌的人都得问自己一个问题:用户都不点进我网站了,我辛辛苦苦写的东西还有谁看?
过去那套搞SEO(搜索引擎优化)的玩法,什么关键词密度、外链数量,开始不够用了。一个新的玩法出现了,叫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它不是要干掉SEO,而是SEO的升级版。SEO是让你能被找到,GEO是让你的内容能被AI看上,并且引用。

这篇文章不谈那些虚的理论。它就是一张自查表,一套实战手册,帮你看看你的内容到底合不合格,以及具体该怎么动手改,才能在AI时代继续生存下去。
第一章 新来的“裁判”到底按什么规则出牌
想让AI选你的内容,你得先搞懂它的脾气。生成式搜索的核心是个大型语言模型,你可以把它想成一个效率极高的研究助理。它不是死板地看你文章里有没有某个关键词,它会试着去“读懂”你的文章。
它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接到用户的问题后,它飞快地浏览网上无数相关的内容,然后开始筛选、提炼、总结,最后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成一段通顺的答案,放在搜索结果最上面。
现在牌桌上的主要玩家有几个:
- Google的AI Overviews 它直接嵌在搜索结果里,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你在看到链接前就得到答案。
- 百度的文心一言 它的特点是会优先照顾“自家人”,比如百度百科、百家号、百度知道里的内容。如果你的内容在这些平台,被引用的机会就大一些。
- 微软的Copilot 它更像一个聊天机器人,除了回答问题,还能帮你写东西、想点子。
这种变化,直接带来了三个后果:
①“零点击”搜索越来越多
用户在结果页顶部看到AI生成的答案,觉得满意就直接关掉了,根本不会点击进入任何网站。这对靠网站流量吃饭的模式是个巨大打击。
②内容源的“赢家通吃”
AI生成的答案里,会附上它参考内容的来源链接。你的内容一旦被引用,就等于被官方盖了个“权威认证”的章,可信度大增。而那些没被选上的,就好像消失了一样,用户根本看不见。
③从“找信息”变成“要答案”
用户变得更“懒”了,他们不想要一堆原始资料,他们想要一个直接、准确、可以拿来就用的结论。
所以,别再想什么SEO过时了。SEO是地基,GEO是地基上的房子。你的网站要是速度慢、结构乱、内容质量差(这些都是SEO的基础),AI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地基打好了,再来琢磨怎么把房子盖得漂亮,让AI愿意住进来。思维要换一换,从“怎么让我的排名靠前”,变成“怎么让我的观点被AI直接引用”。
第二章 给你的内容做个“体检”
AI虽然厉害,但它不会凭空创造。它需要“吃”高质量的内容。你的内容是不是AI喜欢的那盘菜?用下面这张清单查查看。
E-E-A-T原则,现在是硬规矩
E-E-A-T是Google提出来的,四个词:Experience(经验)、Expertise(专业)、Authoritativeness(权威)、Trustworthiness(可信)。在AI能批量生产“正确废话”的今天,这四点变得极其重要。
➡️ 自查清单1 E-E-A-T有没有做到位
①经验 你写一篇产品评测,有没有放上自己亲自拆箱、使用的照片或视频?你写一篇旅游攻略,有没有提到某个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餐馆?这种带着个人体温的细节,是AI模仿不来的。
②专业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作者在这个领域干了多少年?有什么资历?得让读者和AI都清楚,写东西的是个懂行的人,而不是网络搬运工。
③权威 行业里有影响力的网站、媒体或者专家,有没有推荐过你的内容?你在知乎、行业论坛上的回答,有没有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这些都是你的“权威”证明。
④可信 你的网站有没有清楚的“关于我们”和联系方式?文章里引用的数据、报告,有没有给出原始出处的链接?别让人觉得你的内容是随口胡编的。
AI喜欢什么样的内容格式
AI处理信息,喜欢逻辑清晰、结构分明的东西。一团乱麻的长篇大论,它看着也头疼,可能就直接跳过了。
➡️ 自查清单2 内容结构是不是够清晰
①标题层级分明 一篇文章得有主标题(H1)、副标题(H2)、小标题(H3)。这就像文章的骨架,能帮AI快速理解你的内容结构。
②多用列表和表格 讲步骤、做对比、列要点的时候,尽量用“1、2、3”的列表或者表格。比如下面这样:
功能 | 产品A | 产品B |
电池续航 | 8小时 | 12小时 |
价格 | 500元 | 700元 |
这种格式化的内容,AI最喜欢,它甚至可以原封不动地直接搬到答案里。
③把核心观点标出来 文章里的关键句子、核心结论,用加粗或者引用框把它标出来。这等于你亲手给AI划了重点。
④多写问答内容 专门建一个FAQ(常见问题)页面,或者在每篇文章后面加上问答板块。直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准命中用户的搜索问题。
技术上的小细节
一些技术层面的设置,能帮AI更好地读懂你的网页。
➡️ 自查清单3 技术设置对不对
①用对结构化数据(Schema) 这东西就像是给AI用的“说明书”。你用一段代码告诉AI,这块内容是“一个菜谱”,那块内容是“一个产品的价格和评分”。这样AI就能准确地抓取信息。
②图片和视频要“说话” 网站上每张图片,都要写清楚描述文字(ALT文本),告诉AI这张图是什么。视频最好配上字幕和内容简介。不然AI看不懂,就白放了。
第三章 动手开干的具体方法
检查完了,就该动手改了。下面这些方法,不是让你投机取巧,而是让你把好内容用AI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方法一 从研究“词”到研究“问题”
①多想想用户会怎么提问
别再死磕“电脑推荐”这种短词了。你要想,一个真实的用户会怎么问?他可能会搜:“预算5000块,主要用来打游戏和做视频剪辑,买什么笔记本电脑好?” 你要围绕这种完整的、具体的“问题”来创作内容。
②把内容做成“专题”
围绕一个大的核心主题,比如“学习理财”,写一篇很全面的总纲文章。然后再写很多篇细分的文章,比如“基金定投怎么操作”、“普通人怎么配置保险”、“如何用App记账”。最后,用链接把这些文章串联起来。这样一来,AI就会认为你是“理财”这个领域的专家,回答相关问题时,会优先来你这里找素材。
③专门写“对比”和“选择”类文章
像“产品A和产品B哪个好”、“新手如何选择XX”这类文章,是用户的刚需。写这种内容时,就用最直接的表格、列表来做对比,把优缺点一条条列清楚。你把答案都准备好了,AI自然乐意“抄作业”。
方法二 让你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素材包”
①每段开头先给结论
写一大段话之前,先用一两句最精炼的话,把这段的核心观点总结出来。AI在生成摘要时,最喜欢这种现成的“金句”。
②把信息拆解成小模块
介绍一个复杂的流程,就把它拆成“第一步:做A”、“第二步:做B”、“第三-步:做C”。把信息拆得越碎、越有条理,AI就越容易抓取和重组。
③把FAQ当成一个核心产品来做
认真去收集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全网最清晰、最直接的答案。每一个高质量的问答,都是一个吸引AI的钩子。
方法三 让你自己或你的品牌成为“权威”
①权威性不只在你的网站里
AI会考察你在整个互联网上的表现。所以,多去知乎、行业论坛这些地方,认真回答问题,分享你的专业知识。当很多人都认可你时,AI也会。
②让作者站出来
专业性强的文章,一定要署上作者的真名,并附上作者简介,介绍他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这能证明你的内容不是机器写的,背后有一个活生生的专家。
③争取顶级“背书”
如果你的内容能被一些大学网站、研究机构、主流媒体引用或提及,那效果最好。这相当于找了最权威的人给你站台,分量很重。
第四章 接下来怎么办
这东西变化很快,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有几件事是确定的。
你需要经常关注Google和百度官方发布的消息,了解最新的动向。也要多看看自己网站的数据,分析一下哪些内容被AI引用了,带来了什么影响。
但最根本的,还是回归到内容本身。
别老想着怎么迎合AI,你应该先想着怎么把内容写给一个真实的人看。你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帮别人解决了问题?是不是比别人的内容更用心、更详细、更真诚?
只要你的内容对人有价值,不管搜索技术怎么变,你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现在,就从你的一篇文章开始改起吧。检查一下它的标题结构,看看引用的数据有没有来源,试着给它加上一个问答板块。动手做,比什么都强。
原创文章,作者:七点互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dianhudong.com/geo/821.html